企业文化
Corporate culture

联系方式
Contact us

广东自远环保股份有限公司
电  话(Tel):17308606982

传  真(Fax):0753-2513793
地  址: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扶大高新区三葵
联系人:蔡小姐
邮  箱:mzhbzp@163.com
邮  编:514700

企业文化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
中國的人文精神
更新时间:2018/5/14 10:42:06 来源: 浏览次数:3584
< 返回文章列表

     今天的講題是「中國的人文精神」,這個額目對我們當前來講,非常重要。
    我們中國文化,是以人文精神作中心的一種文化。所謂「人文」,就是人類的文化。我現在在講中國的人文精神,實際上就是講中國的文化精神。首先我來談一談對「人文」的一般觀點。
    現在一般的講法,「人文」與「自然」是對立的,譬如說人文第一,或自然第一,好像人文就不是自然,自然就不是人文,人文、自然二者,相互對立。實際上人文與自然是相通的、合一的。因為我們人的本身就是從自然中來的,是自然中的一部份。人類的文化雖表現於科學、藝術、宗教、道德、法律、風俗、習慣各方面,其要項不外人的生活。就拿衣、食、住、行來講,試想我們穿的衣服,吃的食物,住的房子,交通的工具,那樣不是由自然中來的?不過我們再自然之中,加了一番人工進去罷了。人的生活,離不開自然,換句話說;人文是不能脫離自然的。我們可以講,人文就在自然之中,不過今天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,已經不是自然的本來面目了。因此我們也可以說,自然就在人文之中。譬如我們再熱鬧都市住久了,天天所見到的,都是熙來攘往的人,覺得自己所處的,只是個「人」圈子,要跑到外面去活動活動,到田野,到海邊,到山上去旅行,以多接近自然,這當然是對的,不過不要忽略這外面的自然,都是已經加了人工的,只是比鬧市的人工少一點而已。這一切自然,並未脫離人文的範圍。所以說:自然就在人文之中。如果一定要找沒有人文的自然,恐怕也只有回到洪荒時代去找,因為沒有人文的自然,山不是今天的山,水也不是今天的水,甚至原野、草木、鳥獸都和今天所能見到的不一樣。洪荒時代以後到今天的自然,凡屬我們人所接觸到的,到經過了我們人類文化的陶冶,可以說這是一個文化的自然。
    今天文化與自然,已難嚴格劃分。至少在我們今天所居的地球這一範圍之內,二者是相通的,合一的。將來人類跳出這一範圍,跑到月球上去了,那麼月球也就隨著被人的文化所改造,會失去其本來面目。以後人類在月球上所見到的自然,又是加了人工的自然了。雖然宇宙無窮盡,自然不可限量,文化是從自然中來,而逃不出這個自然。但絕大多數人所見的自然,都是經過改造,從文化中來的,故自然與人文,始終是相通合一。
人文的最大效能,改造了自然。「人文」一詞的來歷究竟如何?今天在大學裏讀書的同學,不論是讀哲學的、歷史的、或文學的,都知道有所謂「自然主義」和「人文主義」,「人文」一詞,被用得很廣泛,或許有人以為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。其實中國很古的典籍易經賁卦裏面,就有「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」的記載,「人文」一詞,便是從易經賁卦裏面出來的。我們中國人把天、地,人稱之為三才,「三才」一詞,也是出自易經,易繫稱天道、人道、地道為三才,人道就是人文精神的重點,由此可見我們中國講人文,實際上易經是很早的事情,比起西洋來,要早多了。
我們對「人文」一詞的來歷易經明白,接著來談「人」、「文」二字的意義。人為萬物之靈,是具有理性的動物,在座的諸位和我都是人,其意義比較容易明白,不必多講。「文」字究竟怎麼講?易經繫辭裏面有句話:「物相雜故曰文」,由此我們可以瞭解,有兩件或兩件以上的東西夾雜在一起便成文;反之,僅是一件東西不能成文。譬如一張紙,僅是白的,或僅是黑的,一種顏色便不能成文。至少要有白的,又有黑的,兩種顏色相間才能成文。文也有「理」的意思。我們中國人管文叫「花樣」,夾雜在一起的東西,顏色愈多,花樣也就愈多。道理也就愈細密。換句話說,「文」就是兩件以上的東西,相雜在一起而成的花樣。物有花樣,人的花樣更多,人與物、人與人之間,都有花樣。天地生人,有男有女,這就是所謂的「物相雜」。人除男女之外,還有老少、彼我等等區分,每個人都只承認這世界上僅有一個「我」,別人都是「彼」。丈夫覺得妻子不是我,妻子也覺得丈夫不是我;父母覺得子女不是我,子女也覺得父母不是我。又如兄弟、朋友、師生,黃種人、白種人、紅種人、黑人等等,分別愈多,夾雜也愈多,花樣也更繁複。
 
    二、宇宙的奧妙,誠不可思議,試想這世界上如果只有男人,或者只有女人,那會是個什麼世界?不僅不能成文,沒有花樣,簡直是太單調、太枯燥,會使人活不下去了。天地既生男女,男女相雜產生了夫婦。夫婦是男女相雜成文,人類有了文化之後,所「化」出來的,並不是天地生的。人以外的其他動物,也有雌雄,卻不能成夫婦。人有了夫婦,生兒育女,又有了父母、子女。有夫婦而後又父子,夫婦、父子等人倫關係,都是由人的文化所化出來的,並不是天生的。夫婦、父子也就是人的文化中的一部份,「文化」二字的意義並不深奧,不是很明顯嗎?
人文的效能很大,改造了自然,又化成了夫婦、父子等人倫大道,但始終沒有化出自然的範疇,同時自然與人文也始終不相違背。凡此種種,都是人文自然相通合一的事實。夫婦、父子、兄弟、朋友、師生等之外,文化所化出來的人的花樣還多,如家庭、社會、民族、國家等等都是。今天的聯合國,有「天下一家」的遠大目標,這一世界性的組織,更是由於人的文化所化出來的,這一事實,全世界的人都得承認。
男女既成夫婦,就當有夫婦之道;老少既成父子,就當有父子之道,既有人、我之分,就當有人與人相處之道,既所謂「人道」。如果人人都只顧自己的利害,無視別人的生死,結果豈不是要「人將相食」,變成禽獸世界?因此講人文精神,必須著重於「人道」這一點上,要人人都知道彼此雖不是我,我也不是彼,但大家都是人,都應該要講人道。
 
    三、人類文化,因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,種類不一,今天有所謂人文主義的文化,又有所謂自然主義的文化;有中國文化,還有西洋文化,究竟那一種最好?重視那一種才對?我覺得那一種都有好處,都有值得重視的地方。太偏重那一種,都不對。因為只偏重一種太單調,好像這世界上只剩了男人或女人,一樣太枯燥無味了。人文主義有人文主義的好處,自然主義也有自然主義的好處,我們應當兼容並包,使「物相雜」以成文。中國人當然應該重視中國文化,盡可能發揚光大中國文化的優點,使列祖列宗所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,能與世長存。也應該重視西洋文化,吸收西洋文化的長處,使中國文化和男女一樣,兩相配合起來,以求產生一更完善,更優美的新文化。
我常對我所見到的一些現象,頗為擔心,好些人似乎根本就不知道有中國文化,甚至忘記了自己是中國人,平常講的都是外國話,看的都是外國書,好像他是外國人,只有外國才有文化。我想:假使中國人都如此,不久將來,中國文化消減了,中國人都人無文,世界上只剩下一種西洋文化,物不雜,人無文,豈不是太單調了?
外國人對文化的態度,也曾有過不好的表現,不過他們所表現的,與我們某些中國人不同,他們都只認為自己國家才有文化,因此英國人瞧不起法國人,法國人又瞧不起德國人,德國人同樣只瞧得起自己,瞧不起別人。然而他們現在都改觀了,已不復有那些不良的現象,他們除了重視自己國家的文化,對外國文化也發生興趣,不但研究他們西方鄰國的文化,並且不遠千里,甚至萬里而來東方,學習我們的中國文化。我頗以此為慰。因為中國文化總算沒有完全被人嫌棄,不過還是有點抱杞人之憂,擔心將來中國人想學中國文化如果要跑到外國去留學,太麻煩了。這些算是題外的話,不多談了。
 
    四、現在來談另一新問題,談「自然界」與「人文界」的不同看法。在自然界看來,這個世界上全都是東西,都是物,不是有生物,便是無生物;有生物之中,分植物與動物,動物又有天上飛的,地上走的,及水中游的。人是動物中的一種,照自然界的看法,人與人也不過是物與物。而就人文界的看法,人與人則不是物與物,而是心與心的問題了。譬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一起,假使不心心相印,怎麼會結成夫婦呢?也許諸位要說,從前的婚姻,都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秉花燭入洞房之前,恐怕不一定都會心心相印吧?固然不錯,可是諸位也不要忽略男女雙方秉花燭入洞房以後,心心相印,育女生男,同甘共苦,才有夫妻之實。倘若他倆永遠心不相印,始終爾為爾,我為我,那不過徒有夫妻之名而已。又如諸位同學在學校讀書,老師對你們講課,一定得用心才行,要經過大腦才能講課,你們聽講也必須用心才行。老師講話的聲波雖可刺激你們的耳膜,也得經過你們的大腦,你們才能接受,這樣師生之間,心與心相通,教學才會成功。如果說,老師與學生只是自然界的物與物,心與心不相通,那麼不過徒有師生之名,那能談什麼教學?總之,人與人是心與心的問題,因為「語言」是人與人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,所有正常人的講話和聽話,都是要用「心」的,講話的人在用心講,聽話的人在用心聽,彼此間心相通,故能交換意見。或許有人問,無線電並沒有人所謂的心,它怎麼也可以接受人的講話,和對人講話呢?無線電不過是人所用心製造出來的一種能突破時空限制的機器,只是傳話的工具,其本身不會講話,這也就是心與物的區別。人文界與自然界的最大不同處,就是心與物的不同。諸位不要以為我再講唯心論,唯心論是哲學,我沒有講。我也不講唯物論,我在此所講的,只是些普通常識。
    人類文化有所謂自然主義的文化,與人文主義的文化,自然主義的文化,比較偏重於自然,是向外的,外為物;拿人來講,偏重講人外邊的軀殼身體。人文主義的文化,比較著重於人文,是向內的,內為心;拿人來講,則著重於講人身內最重要的部份心。這兩種文化雖有倚重倚輕之不同,彼此應該是相通的,合一的,就像是我們人的身心,必須協調一樣。這兩種文化有三大產物「宗教」、「道德」與「科學」三者。
    首先講宗教,最早的宗教,其實就是自然,不過我們現在不這麼講,但宗教是向外的,向上的,向人類的開始。根據耶穌教的說法,人是我們人以外的神上帝所造的。最初,上帝只造亞當、夏娃兩個人,後來亞當、夏娃在伊甸園中不守清規,偷食禁果,才繁衍綿延有今天這麼多人,這許多人都是上帝的兒女。或許有人,尤其是中國人在乍聽之下,不免驚駭,以為大家都是上帝的兒女,不論男女老少,都是兄弟姐妹,那麼豈不是社會上無復長幼尊卑之分,家庭中父子之道就此消減,況且兄弟姐妹結婚,有背倫常道理,那還得了!其實不用怕,萬能的上帝,早有安排,在座的諸位當中,我想一定有好些人讀過聖經,聖經裏面不是有過「神愛世人」、「你應當把上帝對你的愛去愛你的父母」一類的記載嗎?我想就是親生兒女信了上帝,做父母的,因為沾到上帝的光,還是不會太被冷落的了。至於結婚,只要對象不是直系血親、直系姻親,及旁系血親旁系姻親八親等以內的人,都可以,我國民法親屬編有此規定,也不必擔心,這裏倒是有兩樁事情,我們需要瞭解;其一,我愛我的父母是人文精神。其二,我如果拿上帝的愛去愛我的父母便是宗教精神了。西方人到中古時期才講靈魂、講天國、講上帝,這是他們的人文主義。他們的人文主義與起很遲,與我們的人文主義不同。
    其次我們講科學,科學是講物的,科學家終年在研究物質的組成,探討物質的性能,希望物質能被人作最有效的利用。他們作研究工作時,會把人與物二者等量齊觀。譬如想瞭解兔子的臟腑組織,就找一隻兔子來開腸破肚。要明白貓狗的身體情形,便拿貓狗來解剖。要研究人的生理狀況,也會解剖人體。從前我有個親戚去學醫,沒有學好久,就跑回來不想學了,我問他為什麼?他的答復是不忍解剖人的屍體,我說你不要把那尸體當人看就好了,後來他再去學,並且學成功了。實則就純科學的眼光看來,世界上存在的都是物質,這世界就是物質世界。原子專家、核子專家,他們研究製造原子彈、核子彈,我想他們的存心,只在研究原子或核子由分裂而連鎖爆炸後,所產生的能量有多大,不會想那顆原子彈或核子彈能使多少無辜的人遭殃。今天太空科學家所虔心研究的登陸月球問題,他們的著眼也只在如何能把人由地面送到月球上去,也沒有顧慮人登錄月球以後,將否利用月球為作戰基地的其他種種。他們都只是在研究這世界上的物質能量,在為科學而科學,這也就是所謂之科學精神。大概講來,西方文化偏重於自然主義,最重要的有宗教與科學。中國文化偏重於人文主義,最重要的是道德。
    最後我們就講道德問題。夫婦之間,彼此應該怎樣?父子之間,又當如何?這些都是道德問題。也許有同學要問,道德既然重要,為什麼我們學校裏面有宗教、有科學而沒有道德這門課呢?諸位要知道,我們現在所講的是西洋文化,所開課程是從外國學來的,假如講中國文化,我們的大學裏面就當有「道德」這一科目。如果有人說,上帝最了不起,應該信仰;科學最重要,最實用。我都同意,我既不勸人不信上帝,更怕我們的科學老是不如人家,不過我也覺得一個人不當忘本,生為中國人,就應當看看中國書,研究研究中國文化,不要盲目武斷,認為中國文化不如人家的好,沒有什麼價值。我今天講的中國的人文精神,重點就在「道德」二字,恐怕有人要說,現在中國一般人的道德並不見得比外國人高,我也頗以為然,這是由於中國文化衰落的原因。不過我所講的是指我們過去四千年的悠久文化,而不是指的當前,今天的中國文化,已經衰落到極點,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,不足道的。說到這裏,我認為凡是我們中國人,都應當身自惕勵才對。
 
    五、現在我想將宗教、科學、道德三者,再拿我們中國人慣用的詞彙,綜合起來談談。我認為宗教就是我們所常說的「天」,因為宗教講上帝,上帝不就是天嗎?科學就是我們所常說的「地」,因為科學講物,而地就是物,一切有生物、無生物都包括在地裏面。道德就是「人」,因為人與人相處必須講道德,不道德的,大家都認為他不是人。這樣看來,宗教、科學、道德三者,不就是我們中國人所慣說的「三才」嗎?助威不要以為我在牽強附會,二者的意義,確是相通。
    現在我們再看看宗教、科學、道德三者的講求,有何共同之處。先看道德,就拿前面所提過的夫婦之道來講,夫婦之所以有道,乃是由於他們彼此之有心,能夠兩心相通的結果。夫婦之道是如此,一切道德也莫不如此,故講道德必先講「心」。次看宗教,宗教講信仰,信仰靠什麼?也靠心。再看科學,科學重實驗,從事實驗,更得用心。故宗教、科學、道德三者的講求,都得靠「心」。宗教家的心、科學家的心、及一切人的心,宗教家、科學家、及一切人都是人,而人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心,因此人文主義者拿「心」作文化的中心這一點,非常重要,我們當特別注意。天地生人,只生了人的身體,兩手空空,沒有帶來任何東西;人為了生存,要自己用心想辦法生活,餓了找東西吃,渴了找水喝,冷了找衣服穿,經過一段長時間,待身心完全成長之後,才算成人。諸位由小學而中學而大學,過去不知費了多少心思,經過若干奮鬥努力,才有今天,有的並準備將來再由學士而碩士而博士,付出更多的心力,深造自己,成為一個更完全的人,最後,各人將所得的各方面的如科學、藝術、宗教、道德、法律等等成就,貢獻給社會,促成人類社會更高的文化,這都是由於人之有「心」,這也就是人的最偉大處。
     中國文化,是人文主義的文化,講人文精神,重點在道德,「心」又是道德的發源地,已如上面所講,下面我們來談一談人與人相處的道理。
人與人相處,古今中外,似乎人人各有一套,我覺得放之四海皆準,百世以俟聖人不惑的,是孔子的「忠恕」之道,和孟子所講的「愛」、「敬」,合起來講,也就是仁義道德的「仁」字。試想人人如果能夠凡事盡己,並推己及人,旣能自愛,又能愛護別人;旣知自重,又能敬重別人,彼此之間,還會有相處不好的道理嗎?忠、恕、愛、敬、,發之於心,照常理來講,人人都應做到,天下應該太平,何以事實並不如此?天下老是大亂?那是由於好些人心有所蔽,心理變態所致。那些人心目中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,他們只會要求別人對自己忠、恕、愛、敬,不知道也應該忠、恕、愛、敬別人。他們實在應該多想想,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,都是相對的,絶不該自私自利。如果沒有夫,便不會有婦;沒有婦,也不會有夫。沒有父,旣不會有子;沒有子,也不會有父。沒有老師,當然不會有學生;沒有學生,誰又能稱什麼老師?凡此種種,都可以說明,沒有別人,那會有自己呢?一人之所需,百工之所為備,世界上如果真正只有一個自己,沒有了別人,那麼自己也別想活了。因此,任何人都應具有「仁民愛物」的精神,盡量服務別人,貢獻社會。
    也許有人懷疑,如此人生勞碌一輩子,豈不只是做了社會上的一件工具而已?當然不,我們是人,論語說;「君子不器。」我們不作工具,也不只限於某一作用。易經繫辭裏有句話:「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為之器。」我們作人,於形上形下,宜兼籌並顧。盡唱形上的高調固然不必;一味的妄自菲薄,只認自己是形而下者,也不應該。天地生人,有道有器,道與器就是心與身。世間事情,兼具形上形下二者。就以當教員來說,拿聘書薪水,養家活口,是形而下者,因為我們的五官四肢,變成了教學生讀書寫字,傳授學生知識,及自己家小謀生的工具。不過教學相長,我們也可因此研究學問,求得更多的知識,這應該屬於形而上的了。人的獨立意義與價值,就由此表現出來,否則我們與沒有受過文化陶冶的自然人與物,難於區別。所以我們人如果不能形而上,但知形而下,則表面雖不完全像工具,實際上已完全等於工具了。不知道的人,或以為由形而下變為形而上會很難,其實天下沒有比這更容易的事,因為形下形上完全由一個人的「存心」來決定,如以仁存心,以禮存心,便是君子,君子是形而上者。若是存心不良,存心刻薄,就全屬形而下的了。譬如父親渴了,要喝茶,兒子立即恭恭敬敬的端茶送到父親面前,請父親喝,兒子把握送茶的機會,在父親面前盡了作兒子對父親應盡的一番孝道,這當然是形而上者。如果兒子為父親送茶時,心不恭敬,甚至對父親嘀咕著說:你自己就不會拿,一定要我給你送?則兒子雖也送了茶,不過是送茶的工具,是形而下的了。由此可見形上行下,同一件事,同一個人,其分別只繫於人的一念之間。故講人文主義,講人文精神,全靠人的「存心」,我們應當存心忠恕,存心愛敬,要把別人當人看。凡屬人,都有他獨立的人格、價值與意義。我自己是人,別人也是人;丈夫是人,妻子是人;父母是人,兒女是人;老師是人,學生是人。講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一句話是「不要把別人當工具,要把別人當人,當我自己同樣的人。」所謂「將心比心」,中國人講道義最高之處也就在此。
    有些人雖也會把別人當人,但附有條件,如要同一教堂的人,才是和他們同樣的人,我們中國人講人文精神不當如此。說到這裏,我再聲明一句,我雖時刻提醒自己是中國人,我並不敢自我陶醉,說我們中國文化比外國好。事實上,今天西洋人的科學比我們進步。我們今天可說是處在真空之中,如果不甘墮落,就要努力復興中國文化,要復興中國文化,就要講人文精神,要重道德,將心比心,把別人當人看,要承認自己是個中國人。為什麼還在「人」上加「中國」兩個字?因為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質,不可能變成外國人,我們的眼睛、鼻子、頭髮、皮膚都和外國人不同,我們的皮膚上沒有毛,外國人有毛,如果想僞裝外國人,怎麼辦?難道硬把毛插上去不成?這還只是就「身」一方面來講,就「心」來講,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思維方法,外國人有外國人的思維方法,彼此的想法,有時會相差得太多。我提這些,當然不是說要把外國人不當人,但我們亦不宜把外國人太當人看,而把中國人不當人,因為過與不及都不好。
    今天這一席話的內容,雖是我多年來從好些書本上所看到,並且曾加思考過的,但其中難免有認識尚未透徹之處,沒有講清楚的地方,請原諒。
(一九六七年五月新天地第六卷第三期) 這事情不容易。西方人怎樣,我們也跟著怎樣,這套是博士之學。可是我們不在大學,我們從事於公、教、黨、政、軍的工作者,可以享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我們為什麼不享受呢?
 
    我們千萬不能接受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推翻、打倒,也不要被「科學方法」四個字嚇得我們去做專家,不能做真專家,就得做假專家,這是須要糾正的風氣。
    我學,是學做人。做什麼人呢?做今天的中國人,做明天的中國人。我們一定要子女到外國去留學,未必一定能做明天的中國人,我們中國明天不需要人文的博士之學;今天我們需要的是「通人」,要有「通學」。中國人今天被人稱讚為最偉大的,是烹飪,外國人無有不佩服的,中國人的烹飪好再那裏呢?在調和,菜肴和作料調和得十分可口。外國人是科學辦法,牛排就是牛排,豬排就是豬排。我們做學問,也等於做菜一樣,一點肉絲或雞絲,加點粉,加點菜、醬油,一煮一炒,就成佳肴。不要一輩子做一個哲學家,或者文學家、史學家,那與社會隔得太遠了。我們中國人的學者,成為「士大夫」,在家庭、社會、國家裏面親親切切,「學」「用」一統,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理想的人文學者。
(一九七一年國軍文藝工作隊講演,六月二十三日青年戰士報,國魂三〇六期。本稿似未經演講人過目。)

上一篇:魏文侯的治术
下一篇:情感的理解